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,民事再审是司法公正的重要环节,对于当事人维护合法权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。**将围绕“民事再审的法律规定”这一问题,深入探讨其具体规定及实践中的操作要点。
一、民事再审的适用范围
1.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、裁定,当事人认为有错误的;
2.仲裁机构作出的生效裁决,当事人认为有错误的;
3.其他法律规定的需要再审的情形。二、民事再审的申请条件
1.当事人认为原判决、裁定确有错误的;
2.原判决、裁定认定事实不清,证据不足的;
3.原判决、裁定适用法律错误的;
4.违反法定程序的。三、民事再审的程序
1.当事人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向作出原判决、裁定的法院提出再审申请;
2.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;
3.重新调查证据,重新审理案件;
4.做出再审判决、裁定。四、民事再审的审理期限
1.民事再审案件,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3个月内审查;
2.经审查认为符合条件的,应当立案;
3.案件审理期限,由法院另行通知。五、民事再审的法律后果
1.再审判决、裁定一经作出,即发生法律效力;
2.原判决、裁定失效;
3.当事人可以依照规定申请执行再审判决、裁定。六、民事再审的费用
1.民事再审案件,当事人应当按照规定交纳案件受理费;
2.当事人申请再审的,可以免交案件受理费。七、民事再审的调解
1.人民法院可以在再审过程中进行调解;
2.当事人自愿调解的,应当依法进行。八、民事再审的回避
1.案件涉及审判人员、检察人员、仲裁人员、证人、鉴定人、翻译人等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,应当回避;
2.回避制度参照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。九、民事再审的上诉
1.当事人对再审判决、裁定不服的,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;
2.上诉的期限、程序等参照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。十、民事再审的再审申请次数
1.当事人对同一案件申请再审的,人民法院不得重复受理;
2.当事人对同一案件再次申请再审的,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审理。十一、民事再审的司法审查
1.人民法院在再审过程中,对原判决、裁定的合法性和正确性进行审查;
2.审查内容包括实体法适用、程序法适用、证据审查等方面。民事再审的法律规定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,对于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。在民事再审的实践中,了解其具体规定及操作要点,有助于当事人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。